寺廟雕塑的定義、種類和制作工藝
寺廟雕塑是指應(yīng)用于寺廟、廟宇中或與佛、菩薩相關(guān)的雕塑作品。主要以佛像雕塑,寺廟裝飾、佛教用品為主。一般都在宗教廟宇中使用,也有個別信徒會在家中擺放供奉。
根據(jù)其用途分為佛像雕塑、佛事用品雕塑和寺廟裝飾性雕塑三類。佛像雕塑是雕刻藝術(shù)種類的其中一種,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一種。最早期的佛像雕塑多見于石雕石刻,后來銅佛像雕塑(大莊嚴佛像制)開始出現(xiàn),銅佛像大多形體較小而精致,便以攜帶供奉于佛寺和信眾家中佛龕,或納藏于佛塔地宮之中,從古流傳至今,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佛事用品雕塑指佛教信徒日常供奉佛、菩薩所需的物品,主要包括銅鐘、鼎、香爐、供桌等雕塑。寺廟裝飾性雕塑泛指那些在寺廟中使用的既不是佛像又不是佛事用品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應(yīng)用于寺廟的花窗、柱子、壁畫、景觀雕塑等等。
寺廟是佛教信徒供奉、參拜菩薩的場所,因此其中的雕塑所使用的制作工藝與傳統(tǒng)的一般雕塑有所不同,均以一種比較古樸、古老、神秘的方式進行雕琢刻畫。所以,寺廟雕塑常用的制作工藝主要有石雕、銅雕和泥塑。石雕因其質(zhì)地堅硬、耐風(fēng)化、保存時間長,是寺廟雕塑中最為常見的雕塑形式之一,常用于佛像雕塑、寺廟裝飾性雕塑。銅雕本身的質(zhì)感古色古香,給人古老的質(zhì)樸感,在寺廟雕塑中也是十分常用,主要用于佛事用品雕塑,如銅制、銅鼎、香爐等等。泥塑是用粘土塑造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效率高、成本低,常見于古代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qū)。主要用于佛像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