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財神(趙公明,月財神)雕塑
正財神又名趙公明,月財神,屬于五路財神財神道教神像,其雕塑像可采用石材雕刻、銅料鑄造、玻璃鋼彩繪等材質(zhì)工藝進行制作?,F(xiàn)為您呈現(xiàn)4張正財神(趙公明,月財神)高清圖片,如果您也要選購正財神(趙公明,月財神)雕塑,歡迎聯(lián)系我們,支持按圖定制。質(zhì)優(yōu)價廉,誠信可靠。
佛門里的四尊大財神
十方財神中的財神之王——多寶如來正財神趙公明雕像(圖片大小:290.12KB | 圖片尺寸:472*617px)
佛教認為宇宙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所以在人類所居世界的遙遠的東方,除了藥師佛教化的凈琉璃世界、阿閦佛教化的妙喜世界等佛國凈土以外,還有一個東方寶凈世界,這片凈土上的教主是多寶佛。正財神玻璃鋼雕塑(圖片大小:216.44KB | 圖片尺寸:500*667px)
《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載,佛說《法華經(jīng)》時,有七寶塔從地中涌出,住在空中。寶塔中發(fā)出大音聲,嘆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蓮華經(jīng)》,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贝藭r佛告大樂說菩薩云:“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阿僧祗世界,國名寶凈,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愿:若我成佛,滅度之后,于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jīng)》,我之塔廟,為聽是經(jīng)故,涌現(xiàn)其前,為作證明,贊言善哉!”武財神趙公明樹脂雕像(圖片大小:186.22KB | 圖片尺寸:720*1280px)
多寶如來是東方寶凈世界的教主,是十方財神中的財神之王。得遇多寶如來法門甚深、殊勝,具有無上的福緣,可具足世間的各種受用,財富豐裕、順緣常結(jié),不為物質(zhì)環(huán)境所逼惱。武財神趙公明鎏金銅佛像(圖片大小:220.01KB | 圖片尺寸:960*1280px)
修這個法要相信自己,已經(jīng)具足多寶如來的一切慈悲、智慧、財寶、功德、成就一切。如果是抱著求財之心來做,則不如法謬以千里;應(yīng)該以慈悲、智慧和無限的富足,利益有情、幫助眾生;以此心態(tài)、以此信念修行,現(xiàn)在沒錢的,會很有錢,事業(yè)不順的,會很順利,人生也會很光明、通達、吉祥。這是一切修行的無上秘訣。
人有真慈悲,智慧自來,人有足夠的智慧,財富自來。念念不忘眾生,造富眾生,比如,看到貧窮的人,幫他稱念南無多寶如來,消除貪慳的惡因,愿貪慳的人不再貪慳,增加福報資財豐盈遠離惡緣,身心清涼煩惱解脫,寶勝加持滿足心愿。
為別人加福,自己方能得福,所求方能殊勝;為一己之私所求,很難消災(zāi)增福。天道為公佛法慈悲,寧愿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有此菩提心,愿力皆殊勝。
南無多寶如來!
財神之王——藥師佛
一般介紹藥師法門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修持藥師法門有添福增財?shù)墓Φ拢虼艘灿腥朔Q藥師佛為佛教中的財神爺;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jù)的。
我們可以從經(jīng)文里得知,藥師佛確實是基于悲憫一切貧苦眾生的悲心,發(fā)愿要幫助一切眾生得到福報財富的;當然不只是世間財富而已、甚至是出世間的法財,也都是要讓眾生受用無盡的。
所以藥師佛不只是財神爺,更精確的說應(yīng)該是“財神之王”,因為藥叉大將中的財神,及護世四天王中賜福給眾生的多聞(財寶)天王也都發(fā)愿擁護藥師佛的法門。而藥師佛也是宇宙中無上的究竟覺悟者,其智慧與福報更是一般財神無法比擬的,所以本文才說藥師佛其實是財神中的尊勝之王。
在經(jīng)文中提到:
1、第三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玄奘本)
2、第十二愿者。使我來世若有貧凍裸露眾生即得衣服。窮乏之者施以珍寶。倉庫盈溢無所乏少。一切皆受無量快樂。乃至無有一人受苦。使諸眾生和顏悅色。形貌端嚴人所喜見。琴瑟鼓吹如是無量最上音聲。施與一切無量眾生。(晉譯本)
3、聞我說是藥師琉璃光佛。各各得心中所愿。仕官皆得高遷。財物自然長益。飲食充饒皆得富貴。(晉譯本)
4、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玄奘本)
5、隨所樂愿,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玄奘本)
由上述經(jīng)文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藥師佛要給予一切貧苦眾生,受用不盡的福報財富,諸如:“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窮乏之者施以珍寶。倉庫盈溢無所乏少。”、“財物自然長益。飲食充饒皆得富貴?!?、“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求富饒得富饒”…等等。
因此至誠專念藥師佛而感召藥師佛的大愿的加持,便能夠讓自己增加福報財運,這確實是有經(jīng)文為證的。
《藥師經(jīng)疏鈔擇要》解釋:“受用物者,世間四事七寶……”
四事是指:“衣服、飲食、臥具、醫(yī)藥,或指衣服、飲食、湯藥、房舍等。”
七寶是指:“七種珍寶:金、銀、琉璃、頗梨、車渠、赤珠、碼瑙。”
綜上所言體現(xiàn)了藥師佛想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煩惱痛苦的悲心;罪苦凡夫在生死輪回中,因為前世造惡業(yè),感得今生貧賤下劣之報;藥師佛不忍眾生受苦,發(fā)愿要幫助這些眾生能過快樂幸福的生活。
好比如說:父母親愿意為了子女賺取財富,讓他們生活過得安樂富裕;或者說:有德行的領(lǐng)導(dǎo)人,悲憫受苦的百姓,提出改善生活的政策等等。
而藥師佛也是如此,在晉譯本的藥師經(jīng)中,講得更為明白與透徹,經(jīng)云:“使我來世:若有貧凍裸露眾生即得衣服,窮乏之者施以珍寶,倉庫盈溢無所乏少;一切皆受無量快樂,乃至無有一人受苦;使諸眾生和顏悅色,形貌端嚴人所喜見;琴瑟鼓吹如是無量最上音聲,施與一切無量眾生!”
“一切皆受無量快樂,乃至無有一人受苦!”看到此句,讓我們對藥師佛的慈悲深受感動,不愿意眾生再受任何的痛苦,愿意他們得到一切的快樂;甚至為了救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也愿意先滿足眾生的欲求,之后再引導(dǎo)他們脫離輪回,這些為眾生種種的付出,就只因不忍見到眾生受到任何痛苦煩惱;如同父母見到子女受苦,而亟欲拔除子女的痛苦一樣;深怕眾生因為貧窮而造諸惡業(yè),這真是徹頭徹尾為眾生付出與關(guān)懷的一尊佛。
藥師佛的本愿體現(xiàn)了諸佛菩薩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精神。這在諸佛的本愿中,也是相當殊勝難得的。
當然藥師佛不僅是能滿足眾生物質(zhì)上的需求,還能夠度化眾生往生藥師佛凈土及解脫生死輪回,究竟成佛,那才是更廣大且永恒的財富。
故經(jīng)云:“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彼帋煼鸬臒o量無邊智慧方便都總攝于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中,所以我們應(yīng)當要至心專念,認真修持,才不負藥師佛的一片悲心宏愿。
天下第一財神——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又稱為虛空孕菩薩,他具足福德、智慧二種寶藏,無量無邊,猶如虛空廣大,所以稱為虛空藏菩薩。他能出生無量寶物,滿足一切眾生的欲求,所以他是最根本的財寶本尊,密號為如意金剛、富貴金剛、無盡金剛。
虛空藏菩薩又是密教菩薩,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
《大集經(jīng)·虛空藏品》說:有個富貴的長者,倉庫中藏財寶無數(shù),他樂善好施,所有貧窮的人到他那里祈求幫助,這位長者都會打開寶藏,滿足他們的愿望。虛空藏菩薩也像他一樣:“得如來神通力,于虛空中,隨眾生所求,若法施,若財施,皆能施與,令眾生歡喜雀躍。”
在《大方等大集經(jīng)》中記載:佛陀告訴速辯菩薩說,虛空藏菩薩在過去世中,在普光明王如來出世時,因為功德莊嚴化生為輪圣王的兒子,名為師子進,與幾位王子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后來為了度化功德莊嚴王的驕慢心,示現(xiàn)無量神變,在虛空中隨雨降下種種妙物,如各種華香、末香、涂香、繒蓋、幢幡,出現(xiàn)種種天樂,膳食,瓔珞,衣服、珍寶等都從空中紛紛落下,滿足三千大干世界一切眾生,眾生欣喜無比。這時,所有地神,天神,乃至阿迦膩吒天也歡喜踴躍,齊聲贊嘆:“此大菩薩可名虛空藏,他可以從虛空中降下無數(shù)無量的珍寶滿足一切?!逼展饷魅鐏硎谟浰麨樘摽詹仄兴_。
在《別尊雜記》中記載:“虛空藏菩薩,代表十方請佛如恒河沙般功德福聚資糧,修行瑜伽行者于此法門,速能成就所求一切伏藏,可以得到大摩尼寶。”
《大日經(jīng)疏》中記載:此菩薩如虛空不可破壞,一切無能勝者,故名“虛空”?!安亍闭?,如人有大寶藏,施舍給所有需要的人,任意取用,不受貧乏。如來虛空寶藏就是這樣,一切利樂眾生的事,都是從虛空中出現(xiàn)的無數(shù)法寶,自在受用,永無窮竭之時,所以稱虛空藏,此寶藏能生一切佛事。
在《理趣釋》中記載:他代表一切如來真如恒河沙般功德資糧具足,但眾生福薄不能受用得到。所以,這些福德稱為所藏,此菩薩慈悲憐憫有情眾生,廣開法界藏,出生無數(shù)無量的金剛七寶,施與一切眾生。
《虛空藏菩薩經(jīng)》中記述:佛陀住在佉羅底翅山中時,虛空藏菩薩帶著勝華敷藏佛的囑托,同十八億菩薩從西方香集依世界佛國,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并以神通力變化娑婆世界成為凈土佛國,使一切聽法大眾兩手都捧有如意摩尼寶珠,寶珠光明四射,遍照十方世界,種種天樂回繞空中,出生無數(shù)寶物。
有很多人本是不信佛的,供養(yǎng)神靈純是為了求財,這種人一般供養(yǎng)關(guān)公或者財神趙公明。建議對于這樣的人,大家可以勸其供養(yǎng)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有虛空庫藏,能雨一切珍寶。
供養(yǎng)虛空藏菩薩不但可以往生凈土,平安健康長壽,消災(zāi)避難,還可以求官位,求財富。
毗沙門天王的化身——財寶天王
毗沙門天王有兩個不同功能的化現(xiàn)分身。一是具有守護功能的據(jù)于北俱盧洲的多聞尊天王,另一是位黃色的大天神,手握吐寶神獸,為諸世間布下無窮資糧的財寶天王。
從財寶天王普天身護法像的尊身上,放射出萬道光芒。尊上頂戴綴滿珠寶的寶冠,黃金的盔甲上套著華貴的天衣,圓睜二目,滿鬢虎須,愛騎為一位咆哮著的綠鬃白獅子。尊王的右尊手不停地轉(zhuǎn)動著慧傘,這樣能源源不斷地為眾生散布資糧;尊王的左尊手持著一只吐寶鼠,據(jù)說從吐寶鼠的寶嘴中能吐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
在尊王的周匝,還有八位司財富的神,被稱為“八駿財神”。這八位司財富的神,緊緊環(huán)繞在財神朗色的周圍,和朗色的容貌十分相似,威武而不猙獰,右手都持一件法器,左手抱一只吐寶鼠。
供養(yǎng)財寶天王可得大財富。因此也可以說毗沙門天王主管財富。
毗沙門天信仰在中國唐朝時期十分盛行,唐明皇曾經(jīng)因毗沙門天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亂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軍隊之中,皆以多聞天王形象繪制旗幟,號曰“天王旗”,以保佑武運昌隆。
佛教傳入日本后,日本戰(zhàn)國時代許多武將篤信佛教,也出現(xiàn)了著名的“毗沙門天降主”——越后的軍神上杉謙信,自詡為毗沙門天的化身。他的軍旗就有“毘”(“毗”之異體字)的字樣。
毗沙門天也被納入了日本民間信仰的“七福神”之一。日本民間傳說,曾有一間供奉“毗沙門天”的寺廟,寺中僧侶只要將空缽拋向空中,就可以獲得食物。
財神唐卡系列
財寶天王
多聞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又稱毗沙門天,北方的保護神,又兼司財之職,梵文稱kuberd,意為施財天,是掌管財寶富貴、護持佛法的善神。為帝釋天之外臣,以能護持世間故,又稱護世者。財寶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寶生佛所化現(xiàn),故又名“南通謝”,周邊圍繞八路財神為部屬,協(xié)助財寶天王普度眾生,以滿眾生之愿。依經(jīng)典所記,在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護持佛法,并給予眾生財富之資量,令其成就世間法。故以其外相雖顯財寶天王之貌,但實質(zhì)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現(xiàn)。
財寶天王身金黃色,一面二臂,頭戴五佛寶冠,身穿黃金鎧甲,佩諸種珍寶瓔珞,右持寶幢,左手捧著口吐各種珍寶的寶鼠,以菩薩如意坐姿態(tài),坐于伏地白獅子上,身上放射如十萬旭日之光芒,財寶無盡之天庫為其所有。
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眾生,藉由財寶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業(yè)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愿,快速相應(yīng)。同時若想消災(zāi)解厄、求取財富、增進福祉,只要誠心祈求毗沙門天王,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白財神
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乃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xiàn)。此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表消除一切眾生因貧困所致的污穢,一頭二臂,和悅慈祥,微帶怒容,具三圓目,表悲望三世之眾生,發(fā)桔紅色,綣曲。右手持寶棒揚於虛空,左手捉吐寶鼠,左挾三叉杖,表示匯聚一切財神之功德能救度饑餓中的眾生之苦。頭戴寶冠,身披彩帶,天衣綢裙,以游戲姿坐於碧龍背上,龍為騎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貧窮之苦。
此白財神法專為修行人資財具足,功德甚大。此乃本尊白財神之愿力。修習此尊法,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業(yè)障,增上順緣,受用無慮。以修法者能否發(fā)菩提心為前提,行者當以觀世音菩薩之大悲心為本,常行無相布施,照顧貧苦大眾,自然如愿成就。斷不可用所得之財,恣為自己享受,是為至要。供養(yǎng)財神以三白(牛乳、酪、面粉)、三甜(白糖、蜜、冰糖)搓成圓形丸狀食子為最佳。
白財神是藏密中又一個司財之神,藏語稱“贊布祿嘎爾布”,意為白財神。因為他以龍為坐騎,所以又稱騎龍布祿金剛。這個財神與黃財神和黑財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頭戴五骷髏冠,頭頂有象征憤怒的火焰。三只眼,張著大嘴。左手持三股戟,右手拿一根短棒,有時是兩手置胸前拿繩索。他坐在一條龍身上,為舒坐勢。龍張牙舞爪,頭尾高高翹起。龍有四腳,前面右腳踩一個圓形物,應(yīng)當是與他職司相關(guān)的財寶。這位財神在喇嘛廟里也較常見。
黑財神
黑財神藏名“藏拉那波”,乃是東方佛里的金剛不動佛。為了利益娑婆眾生解脫窮困之苦而化現(xiàn),在密宗認為,黑財神是五姓財神中施財立即見效的財神,甚至稱他為財神王。
黑財神乃是五方佛之東方金剛不動佛,為利益娑婆眾生擺脫窮困的苦惱所做的化現(xiàn)。身青黑色,故名。主要功德為驅(qū)除所有違緣的糾纏,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圓滿無礙。此尊身形矮胖,大肚福相,紅發(fā)黑膚裸體,三目圓睜,發(fā)須眉赤紅如火,頭戴寶冠,以珠寶瓔珞、以八龍王為飾,生殖器上豎,輝光靠背,粗體大腹,右手擎盈血顱器于胸,左手捉吐寶鼠,兩足以右曲左伸姿威立,踏于黃色持財天之背,安住蓮花月輪座上。
黑財神身青黑色象征以勝義中遠離一切遍計所執(zhí),即是意金剛自性,為自性凈無垢。以不動佛冠為頭飾表具不動佛之大悲所幻之意;裸體無遮表大悲,且寓意赤條條無牽掛,一塵不染,一切無所障礙,沖卻了污濁色塵;持顱器表悲心所業(yè);抱灰鼬表滿足眾生求財之欲愿。修持黑財神法門,可獲其庇佑,消除怨敵、偷盜、病魔等障,使諸受用財富增長。
黑財神是由古印度財神(梵名庫別拉)演化而來的。藏語稱他“贊布綠那布”,意即黑財神。他的形象很簡單,身體呈青黑色,一面二臂。面部三只眼。頭頂飾火焰,是憤怒的象征。全身赤裸,表示他沖破塵網(wǎng),出離三界。脖子上掛著一條蛇。左手抱一個大鼠鼬,象征擁有財寶;右手托一個骷髏碗,象征幸福。他兩腿弓立,右腿伸,左腿屈,足下踩一個俯臥男人,也是裸體的。
黃財神
黃財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護法神祗,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yǎng)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相黃色,故稱為黃財神。
黃財神主司財富,能使一切眾生脫離一切貧困、災(zāi)難,增長一切善法、財富,富饒自在。
其功德:能增長富德、壽命、智慧、物質(zhì)及精神上之受用。
相傳黃財神過去是位菩薩,早已修證五道十地。昔日釋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國之靈鷲山(又譯鷲峰山)講說大般若經(jīng)義時,諸方魔鬼神怪前來阻礙,令山崩倒塌,此時黃財神奮勇現(xiàn)身庇護,使得眾多聞法比丘安然無恙。后來釋迦牟尼如來囑黃財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貧苦眾生,走佛教之路,遂成為大護法神。
身色金黃,頭戴花冠,頭頂有發(fā)髻,嘴角有兩撇胡須,下部又有一周短胡須。全身不著甲胄,上身袒露,下身著裙。左手抱一只大貓鼬(老鼠的一種),鼬嘴里含著寶珠,象征財寶。他兩腿彎曲,坐在蓮花座上。左腳踏一只白色海螺,象征他能入海取寶。藏地民間對他十分崇拜,有如漢地財神(趙公明)等一樣的地位和影響。
象頭王財神
象頭王財神藏名(毗那夜迦),象鼻天,亦為印度之護法神。相傳為大自在在天之長子,掌管天庫。因其十分慈善,凡有人祈求,無不令人滿意。護法大黑天怒其善惡不分胡亂施舍,遂割其首級。后象王懺悔,大黑天方將象頭置于其頸上,收為眷屬。象頭王,一頭四臂。右二手執(zhí)蘿匐葉,數(shù)珠,左二手抓蘿匐,執(zhí)鍍斧,背蛇,旁有一鼠。
修此法功德:可令修法者財富豐定,吉祥如意。
天法二十一財神
天法二十一財神修法功德利益:
由天法伏藏師——蓮師的化身明珠多杰,取出蓮花生大士所賜予的二十一財神諸尊修法,能令眾生財富如雨水降于林木般,使其獲得潤澤增廣。
修持財神之法門于一切新舊譯派或由伏藏中所取出,其中尤為殊勝者,乃鄔金大士化現(xiàn)之二十一尊財神,各財尊親自向大伏藏師明珠多杰所宣說、并直接賜予各自之儀軌,即傳下了加持力極猛利之《天法意伏藏所出·臧巴拉二十一尊》。其中關(guān)于如何修持之方便而言:第一首重發(fā)心,應(yīng)為一切有情之利益故,當成就圓滿佛果;為獲彼果,當先圓滿布施度。為令圓滿布施度,以得受用豐足增廣故,當修臧巴拉并取得悉地成就;以此上供三寶,對下施布施田,依著廣大之布施,而能漸次入于初地乃至究竟佛陀果位。而為此之故,即首重發(fā)心。
復(fù)次,論及修持藏巴拉之利益?!端幉孀栽诒旧吩疲骸氨≠よ蠼陶]云:若未積聚善根,耳不得聞,稱不得揚,聽聞抄寫,執(zhí)持讀誦,悉無由也?!庇?,“設(shè)有眾生,于此執(zhí)持,于意執(zhí)受,當證不還?!币约埃安簧膊?,乃至困乏,或不悅意,身劇苦等,皆當不生。凡心之所慕,悉當圓滿?!庇秩纭逗诓匕屠置吩疲骸皟H稍誦讀一回之士夫,亦將于五百生中遠離痛苦;僅稍聽聞,亦當具足受用。”如是等等。
注生娘娘身邊有童男童女嗎?
從各方面描述看,沒有童男童女由來一注生娘娘是專當人間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其信仰普及我國各地,本省民間俗稱為「注生媽」。注生媽主司授子、安產(chǎn)、護兒等神職,遂成為久婚不孕、安胎待產(chǎn)之婦女所虔誠奉祀的對象。注生娘娘的生平至今仍混淆不清,大抵可分為兩種說法。一說注生娘娘出自《封神傳》,為三仙島之云霄、瓊霄、碧霄三姊妹,系龜靈圣母之門徒,曾以產(chǎn)盆練成「混元金斗」法寶,后因胞兄趙公明(玄壇元帥)命喪姜子牙之手,三姑為報兄仇,聯(lián)手投靠聞太師門下,日后并擺下黃河陣,使周營部將傷亡無數(shù),幸得元始天尊破解陣仗,三仙姑與陣俱亡,姜子牙歸國封神時,命三仙姑掌混元金斗,凡天下蒼生落地從金斗轉(zhuǎn)劫。民便據(jù)此典故,奉三仙姑為「注生娘娘」立祀。或謂注生娘娘即臨水夫人陳靖姑,生于唐朝大歷年間,為福建古田縣臨水鄉(xiāng)水,系由觀音菩薩血滴所轉(zhuǎn)世投胎,及長,嫁劉杞,孕數(shù)月,逢大旱,受鄉(xiāng)民之托祈雨,因脫胎而亡,年廿四歲,臨終曾誓言救人產(chǎn)難,成神后屢顯幫助婦女安產(chǎn),遂被民間奉為注生娘娘。其下有十二婆祖,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所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中國人重男女的傳統(tǒng)觀念下,求子嗣的殷切心情,帶動了「注生娘娘」的鼎盛香火,也因勢形成了特殊的民俗信仰習俗「移花換斗」及「栽花換斗」,前者系祈求注生娘娘變換胎兒性別,以滿足有兒有女的心愿,后者則是久婚不孕者請求注生媽賜花降子,由這種信仰觀念衍生的神明尚有花公、花婆,職司看管花(嬰兒)的元神,并保佑嬰兒一切平安健康。由來二
根據(jù)封神傳記載龜靈圣母的門徒-云宵、碧宵、瓊宵,以產(chǎn)盆(或稱凈桶)練成法寶-「混元金斗」,并以此法寶幫助紂王與周武王鏖戰(zhàn)陣亡,受玉帝敕封為「注生娘娘」,專管人間入胎、出生之事。
此外,也有人認為注生娘娘是「臨水夫人」陳靖姑,但經(jīng)過查證后,應(yīng)該不是正確的說法,原因如下:1.注生娘娘圣誕為三月廿日,而臨水夫人圣誕于正月十五日,顯然不同。2.「臨水夫人」陳靖姑住在福建省古田縣臨水鄉(xiāng)。傳說陳靖姑為觀世音菩薩的一滴血轉(zhuǎn)世投胎,因此幼年時便精通法術(shù),長大后嫁給同鄉(xiāng)的劉杞,不久懷有身孕,當時剛好福建地區(qū)鬧旱災(zāi),居民請陳靖姑施法求雨,她便前往祈雨,不料動了胎氣,流產(chǎn)而亡,臨終前發(fā)誓說:「吾死后必為神,救人產(chǎn)難」。
又傳說因唐朝王后分娩艱難,幾乎死亡,陳靖姑進宮,以法術(shù)催下太子,唐王大悅,遂封為都天鎮(zhèn)國顯應(yīng)崇福吸懿大奶夫人,并為其建廟。
所以,「臨水夫人」陳靖姑應(yīng)為救產(chǎn)難之神,而非專管人間入胎、出生的注生娘娘。二、掌故:
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對過去的婦女而言,傳宗接代是她們重要的職責;因此注生娘娘的信仰也就十分重要!因此,在寺廟里,注生娘娘通常祀奉在在主神之兩旁。
注生娘娘有一本生育簿,每位婦女該生幾個兒子幾個女兒,祂的生育簿上均有記載,所以,只要祂一查,便知道該讓婦女生男或育女,或是接受祈愿予以刪改。三、形象:
頭不戴紗帽,因為祂從沒有被歷代的皇帝冊封,所以梳卷髻發(fā)。由來三
注生娘娘俗稱「注生媽」,其來歷是出自《封神傳》。據(jù)說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島之云霄、瓊霄、碧霄職掌混元金斗(產(chǎn)盆之意),專擅先后之天,舉凡諸侯天子、貴賤愚賢,落地先從金斗轉(zhuǎn)劫。云霄、瓊霄、碧霄在封神傳中合稱三姑,又稱三仙童子,乃龜靈圣母的門徒,今人稱為注生娘娘其實就是三合一的稱法。民間婦女深信注生娘娘操縱生命的開始、成長與凋零,為懷孕、生產(chǎn)、婚而不孕及孕而保胎之婦女所奉祀的對象。因此無論孕婦、產(chǎn)婦或初為人母者,皆虔誠祭拜注生娘娘,以祈求生育的順利平安。在過去,女人結(jié)婚、生子育女,以傳宗接代為重要的職責。多子多孫被認為是人丁旺盛,家道興隆的象征,所以婦女對自己之產(chǎn)育莫不寄以極大的關(guān)懷,未生育者期盼早生貴子;有子者祈望保護子女無恙;有病時,期盼早日康復(fù),這種關(guān)懷與寄望,自然產(chǎn)生了一種超乎人力的神,來保佑協(xié)助婦女的產(chǎn)育之事。一般有供奉注生娘娘的廟宇,都將注生娘娘置于主神旁的廂房。注生娘娘的神像前,常附祀「十二婆姐」或「十二延女」,各抱一嬰兒,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均憑積善積德之厚薄而定。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因此歷代對于注生娘娘的崇祀,不因時代及環(huán)境的改變,而有所差異。
一般有求于注生娘娘:
(一)求子者,擲茭許愿,若獲注生娘娘允準,可將壇上所供奉的花簪插在發(fā)上載回家,祈求早日懷孕得子。
(二)祈求注生娘娘保佑孩子平安者,自備用紅紗線串上古錢的項鍊,于祭拜完后將之套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萬事平安?;蛞枣i牌、銅線在香煙上燻焚后貫以紅線懸于小孩的胸前,以拔病魔,稱為綰絭。
(三)小孩生病時帶孩童到注生娘娘跟前,上香許愿擲茭,獲得允諾后,即可將神前所供奉的小繡鞋,用紅紗線串上掛在病童頸上帶回家,痊愈后則于次年此日另制新繡鞋獻還。注生娘娘的神像為左手拿生育簿,右手執(zhí)筆,表示每一位婦女該生幾個子女,她的生育簿上都有記載。所以只要她一查,便知道該婦女生男或育女,或者接受祈愿予以刪改。注生娘娘大權(quán)在握,難怪那么多婦女要來燒香祈求跪拜了。家中如有年齡16歲的子女,也要向注生娘娘禱告,感謝注生娘娘保佑子女順利成年,并供奉紅龜粿。
八星高照與八大財神是,有分別嗎
中國傳統(tǒng)八星高照是指:鐵拐李、漢鐘離、呂洞病、何仙姑、藍采和、張果老、韓湘子、曹國舅?!鞍诵歉哒铡奔础?strong>福星高照”,形容人很幸運,有福氣。出自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管保你這一瞧,就抵得個福星高照。”采用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很幸運,有福氣。財神爺,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爺”趙公明,“文財神爺”比干、范蠡,“武財神爺”關(guān)羽,“偏財神爺”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爺”劉海蟾。
五路財神是哪五位?
五路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神靈,分別為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或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余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區(qū)分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shù)囊馑?。每年正月里的祭財神,也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zāi)、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來歷五路財神共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的趙公明及其手下的四位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余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五路財神的故事可從一部中國的古典名著《封神演繹》中探得其來歷:趙公明是在開天辟地時修成大道,法力通玄,本來在三山五岳任其逍遙,奈何烽煙四起,神仙也不能置身度外。在商朝太師聞仲的邀請下,趙公明伙同其他幾個截教的神仙陳九公、姚少司等與西岐軍隊大戰(zhàn)并屢敗對方,并殺死曹寶、蕭升,一時聲威大振,奈何截教違反天規(guī),最終被輔佐西岐的正道闡教神仙所殺,魂歸封神榜。待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姜子牙封神時,感其忠勇,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lǐng)四部正神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主迎祥納福,管天下財運,故俗稱財神。
五路財神金都是哪些?
1、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jù)《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qū)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zāi)。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反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guān)于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xiàn),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zhí)一物:一人執(zhí)杓子和罐子、一人執(zhí)皮袋和劍、一人執(zhí)錘、一人執(zhí)扇、一人執(zhí)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災(zāi)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yè),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chǎn)生的疾病?!蔽牡蹎枺骸霸趺床拍苤浦苟故廊嗣馐芪烈吣兀俊睆埦尤蚀鹪唬骸拔烈呤巧咸旖蹬R的疾病,無法制止”。于是那年許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趙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傳》中就更為具體了,只是他又從五方瘟鬼之一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元明時有八部鬼帥,各領(lǐng)鬼兵億萬數(shù),周行于人間。劉元達領(lǐng)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lǐng)鬼行瘟疫,趙公明領(lǐng)鬼施人間以痢疾,鐘子季(鐘士貴)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yè)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給人間降下許多災(zāi)禍疾病,奪走了萬民性命,枉夭無數(shù)。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趙公明司財,能使人宜利和合,發(fā)家致富,這正符合世人求財?shù)脑竿?,所以民間廣泛敬祀趙公明,而他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民間所供財神趙公明皆頂盔披甲,著戰(zhàn)袍,執(zhí)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附之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更加強了財源茂盛的效果。
2、比干——公正無心的紂王叔
舊時財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發(fā)。除了武財神趙公明外,還有文財神比干。民間年畫中,比干的神像為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登元寶。文財神的打扮與天官相似,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滿面;而文財神比干的神像面目嚴肅,臉龐清爍。
據(jù)歷史記載,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時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據(jù)<<封神演義>>載:紂王聽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殺戮諫臣。雖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諫,紂王終不悔悟。鹿臺完工后,紂王聽信妲己謊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于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nèi)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臺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貍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jīng)查,眾妖狐都是軒轅墳內(nèi)的狐貍精。比干便與黃飛虎領(lǐng)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貍盡行燒死。比干還揀未燒焦的狐貍皮制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于紂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紂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妖婦喜媚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舊病復(fù)發(fā),須玲瓏心一片煎湯救治,并推算說惟亞相比干是玲瓏七竅之心。紂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隱于肺內(nèi),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心乃萬物之靈苗,四象變化之根本。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紂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臺上毀君,有污臣節(jié),如不從命,武士拿劍去取心來!”比干破口大罵妲己,望太廟大拜八拜后,接劍自剖其腹,摘心擲于地,走出五門,上馬而去。
先是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相府辭行,見比干氣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難,便送比干一張神符,叮囑在危急時化灰沖服,可保無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難,便服飲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后傳說,比干因服了姜子牙靈丹妙藥并未死去,而是來到民間廣散財寶。比干生性耿直忠證,公正無私,心被挖空后成
了無心之人,正是因為無心無向,辦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為財神。當時傳說在比干蔭佑下做買賣的人,無偏無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騙,所以比干廣為世人所傳頌和敬奉。
3、范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后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于吳國,范蠡與越王一同去屈事吳王夫差?;貒笥州o佐越王富國強兵,終于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后,越國君臣設(shè)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償,便不想歸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lǐng)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chǎn)不久,就積累家產(chǎn)數(shù)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范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庇谑?,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xiāng)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范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后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一說為富翁的象征,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范蠡父子靠種地、養(yǎng)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shù)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兩家分財于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jīng)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于是有許多經(jīng)營致富術(shù)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jīng)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jié)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yōu)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涂;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唤蛹{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guī)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jīng)驗之談,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積金數(shù)萬;善于經(jīng)營,善于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4、關(guān)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guān)公
關(guān)公即關(guān)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guān)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yè)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guān)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zhí)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qū)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
據(jù)徐道《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的一種傳說:關(guān)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漢恒帝時,河?xùn)|連年大旱,老龍憐眾心切,是夜遂興云霧,汲黃河水施降。玉帝見老龍有違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于地。解縣僧普靜,在溪邊發(fā)現(xiàn)龍首,即提到廬中置合缸內(nèi),為誦經(jīng)咒九日,聞缸中有聲,啟視空無一物,而溪東解梁平村寶池里關(guān)毅家已有嬰兒落地,乳名壽,幼從師學,取名長生,后自名羽,字云長。據(jù)《三國演義》載,關(guān)羽因原籍惡豪倚勢凌人,遂殺惡豪后奔走江湖。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結(jié)義”,誓共生死,同起義兵,爭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住了關(guān)羽,看中關(guān)羽為人忠義,拜為偏將軍。后曹操察覺關(guān)羽心神無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銀珠寶、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guān)羽絲毫不為錢財名利所動。當關(guān)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即封金掛印,過五關(guān)斬六將去尋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guān)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將。曹操得知大怒,與司馬懿設(shè)計,聯(lián)合孫權(quán)共取荊州。劉備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都督荊襄郡事,令取樊城。關(guān)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不屈而亡。《三國演義》后又記載:關(guān)羽遇難后,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山上老僧普靜聞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丑(皆被關(guān)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guān)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
關(guān)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guān)羽極顯,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關(guān)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zāi),驅(qū)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yè)對“萬能之神”關(guān)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guān)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guān)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一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guān)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guān)公作為他們發(fā)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guān)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tǒng)的道德秩序。
5、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jīng)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fā)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xiāng)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準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后,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yè),據(jù)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云《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fā)家致富。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guān)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jié)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并配以招財童子,對聯(lián)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6、劉海蟾——撒錢濟貧的準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準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于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于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籍燕山(今北京),曾為遼朝進士,后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云:一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于此!”劉海頓悟。后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云游于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后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于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zhèn)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短接[》引《玄中記》云:“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碑敃r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zhèn)兇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xiàn)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一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fā)蓬松,額前垂發(fā),手舞錢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jù)。據(jù)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里,就把錢撒到哪里,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
五路財神都指誰?
五路財神指的是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西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和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按照民俗來分,一般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實際上細分的話就有非常之多的種類,比如文財神范蠡、財帛星君、天官財神比干等。但五路財神較為正統(tǒng),因為其體系較為完整。
民間自古就有“錢財乃身外之物”等的說法,可見短說財寶的話,財神一類的地位理論上不見得會很高,但是財神并不只是單純的財神,財神們往往還有很多其他的司職,所以實際上來說他們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在道教中,趙公明元帥是雷霆三十六元帥之一,他不僅管財,還包括驅(qū)邪治病,趕瘟驅(qū)疫、和合婚姻等。
五路財神被民間廣為信奉,人們認為拜五路財神便可獲得各路的財運。這可能是深受五行觀念的影響,地大物博,認為財寶也需要區(qū)分對待。拜五路財神,有著盡收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shù)囊馑肌0菸迓坟斏褙斏癫粌H僅只是一個形式,更是寄托著廣大勞動人民希望來年順遂、福瑞安康的美好心愿。
每年正月里春節(jié)之后便有很隆重的拜財神、祭財神的日子,十分熱鬧。在這歡愉鬧騰的背后,人們在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祝愿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能有更多的財運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更加優(yōu)質(zhì)的生活環(huán)境。財神日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了,更是充滿著生活的儀式感,增添生活的質(zhì)感。
五路財神
·“五顯財神廟”廣安門外六里橋,原有“五顯財神廟”,這是年節(jié)期間一處典型的廟會(初二至十六)。每年正月初二祭財神時,這里是香火最盛的地方。早年間有的香客為“爭燒頭柱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敬香結(jié)束后,還要從財神廟里請一些寫著“?!?、“壽”字樣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金元寶等回家,這也就是把“?!闭埢丶伊恕Ef事時為了進香香客交通方便,在菜市口、廣安門等交通要道外,專有“拉腳的”,設(shè)畜力車、小毛驢供乘騎,無形中為廟會平添了游樂內(nèi)容。“五顯財神廟”廟會在50年代停辦。1987年修建立交橋時,將廟拆除,如今尚有二株古樹為該廟僅存之遺物。2·“黃瓦財神廟”黃瓦財神廟,位于北鑼鼓巷南口東側(cè)。該廟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圖》中繪有此廟,據(jù)文獻記載,原有山門、正殿及配殿,凸出大街,內(nèi)供財神、土地、藥王及魯班泥塑像?,F(xiàn)僅存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財神廟為道教廟宇,財神有文武之分,文為比干,武為趙公明。據(jù)民間傳說,此廟原為民間供奉財神的小廟,廟頂原是灰筒瓦。雍正為親王時路過此廟,曾祈求保佑登上帝位,即位后命換上只有皇宮才可以使用的明黃琉璃瓦以示尊崇。2005年8月,在鼓樓東大街風貌保護與環(huán)境整治工程中,拆除了財神廟周圍的非文物建筑,亮出了大殿,進行了修繕,成為該大街的一處亮點。
中國傳統(tǒng)的四大財神是誰?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四大財神是指:文財神比干、李詭祖,武財神關(guān)羽、趙公明。
1.比干:文質(zhì)彬彬、一副官老爺坐姿、右手拿元寶、左手執(zhí)條狀笏板
2.李詭祖:穿著打扮像皇帝、站姿筆直、右手拿大元寶、左手掛“恭喜發(fā)財”對聯(lián)
3.關(guān)羽:紅臉長須的猛男、手持大刀威武站立
4.趙公明:經(jīng)常擺個側(cè)坐Pose、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zhí)銀鞭、一手持元寶、還全副戎裝的高冷爺們兒
中國古代四大財神是誰?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四大財神是指:文財神比干、李詭祖,武財神關(guān)羽、趙公明。
1.比干:文質(zhì)彬彬、一副官老爺坐姿、右手拿元寶、左手執(zhí)條狀笏板
2.李詭祖:穿著打扮像皇帝、站姿筆直、右手拿大元寶、左手掛“恭喜發(fā)財”對聯(lián)
3.關(guān)羽:紅臉長須的猛男、手持大刀威武站立
4.趙公明:經(jīng)常擺個側(cè)坐Pose、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zhí)銀鞭、一手持元寶、還全副戎裝的高冷爺們兒
中國歷史、傳說里的四個財神都有誰?
1、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周至縣趙大村人,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相傳為正財神;2、其實關(guān)羽并非財神,但他是“義”的化身,經(jīng)商者,比較忌諱的就是犯小人,所以商家就希望關(guān)羽能趕跑這些不義的人,保佑他們做生意順順利利,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商人的守護神;3、比干:是漢族民間信仰的一位財神;4、范蠡: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以保全自身為根本,功名富
有幾個財神
五位知名財神爺和四方財神
第一位???武財神趙公明
趙公明被奉為是正財神。不過有趣的是,趙公明原為道教的玄壇護法,道教的四大元帥之一,同時也是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一人身兼數(shù)職,到了元明時期才又成為財神,從此財神成了他的主業(yè)。
第二位???武財神關(guān)羽
他本來是三國名將,但他的忠義被歷代帝王喜歡,于是不斷被加封,不斷被神話。于是關(guān)羽成了三界伏魔大帝,成了武圣,一個能與孔子比肩的人物,成了關(guān)圣帝君,成了道教的護法元帥。這時的關(guān)羽有的已經(jīng)不止是忠義了,他還能治病除災(zāi),驅(qū)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能“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所以最后關(guān)羽也成財神了。
第三位???中斌財神王亥
王亥,商族人,也是商國的第七任君主,他開創(chuàng)了華夏貿(mào)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mào)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于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yè)叫“商業(yè)”,人們尊稱王亥為“華商始祖”、“中斌財神”。
第四位???文財神比干
比干是紂王的王叔,被紂王挖心而死。后來比干被封為文曲星,國神,也就是祿星,福祿壽三星之一。至于文曲星為什么是祿星,小妖猜想大概就是金榜題名了,功名利祿就都有了的意思。至于祿是什么不用我解釋了吧。還有一種說法是比干沒有心,不會有貪心,不會耍心眼所以才被封為財神的。
第五位???文財神范蠡
范蠡本來是一位政治家,幫助勾踐復(fù)國后急流勇退,棄官而去,但因為善于經(jīng)營,又樂善好施,被人視為活財神,被后世供奉為文財神。
四方財神
第一位?東北財神???李詭祖
第二位東南財神???管仲
第三位西北財神??白圭
第四位西南財神???端木賜
五路財神適合什么人供奉
五路財神的正財神是趙公明,而其他的四位財神分別是尊蕭升,尊曹寶,陳九公和姚少司,他們被合成為五路財神,很多開店的人或者是做生意的人,都會在家中或者店鋪內(nèi)擺上五路財神,祈求生意紅火,財運滾滾,可是對于五路財神的擺放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擺放,而且也不懂得如何供奉五路財神,今天就來好好教教你五路財神要怎么擺放!
五路財神擺放位置
?
五路財神適合擺放在客廳的吉位,而且是明亮干凈的地方。這就是五路財神要怎么擺放的具體方位,而擺放之后供奉也是有講究的,一起來了解下。
五路財神的擺放后供奉的講究
?
一、供奉財神的燒香是少不了的;但是切勿使用化學香或者劣質(zhì)香燒給財神,這樣反而會觸犯財神,得不到庇護。最好是燒天然香的,這建議你到無相銅爐官網(wǎng)定制好點的天然香為好。
二、財神如果不能擺放在客廳吉位,你也可以擺放在單間或者適合的位置;然后日常需要打掃好財神所處的地方。
三、財神每逢初一、十五是必須要燒香的。日常有時間的人也可以燒香敬奉。
此外,想要財運更好,那你可以佩戴一款財神吉祥物在身的,這建議你同時在無相銅爐官網(wǎng)定制適合你的無相招財?shù)鯄嬇宕骷纯伞?/p>
?
小結(jié):對于五路財神要怎么擺放和供奉的問題,你們是否已經(jīng)清楚了呢?拜五路財神其實就是想要收盡東西南北中各各方位的財運的意思,而我們中國人供奉財神其實也是為了祈求一種辟邪除災(zāi),迎祥納福的愿景。所以供奉財神并不能隨意擺放在一個位置就可以,財神還需要找尋適合的財神位,注意供奉方式,這樣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天上有多少位神仙 各是什么職位 財神有多少位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稱為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zhàn)神(天空戰(zhàn)神,大地戰(zhàn)神,人中戰(zhàn)神,
北極戰(zhàn)神和南極戰(zhàn)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圣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風伯|雨師|游奕靈官|(zhì)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腳大仙|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吳剛|天蓬元帥|
天佑元帥|九天玄女|十二金釵|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陰星君|
太陽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壇海會大神哪吒|巨靈神|
月老|左輔右弼|二郎神楊戩|太乙雷聲應(yīng)化天尊王善王靈官|薩真人|
紫陽真人(張伯端)|文昌帝君|天聾|地啞
四大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黃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jiān)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zhí)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長江|淮河|濟水河神
馬趙溫關(guān)四大元帥:
馬元帥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溫瓊,東岳大帝部將
關(guān)元帥關(guān)羽。
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